首页 > 美发培训学习 > 美发学习  > 

2022教育大事件盘点,看看你关注过哪个(2021教育热点事件)

1.2021教育界热点事件

2022年已经圆满收官!这一年,一项项教育政策稳步推进,一个个教育热点频引关注……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论述背后是国家的急迫需求,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一年,《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全面开启“依法带娃”时代;这一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这一年,上海高考延期,第五批7省市高考改革启动,全国29省份进入新高考周期……

2.2021年教育十大热点事件

教育新政亮点频出,各项改革举措让美好的教育追求扎实落地,中国教育正在向着更高水准的公平和质量目标迈进。让我们看看过去的2022年有那些值得关注的教育大事和变化。

3.2021年教育大事件

依法带娃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专门立法,除了明确父母的主体责任,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法律责任,标志着我国“依法带娃”时代全面开启。

4.2021近期教育事件

跳出教育看教育1月16日至17日,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教育部长怀进鹏第一次系统地谈到对中国教育的判断与认知,他谈到: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基于此,他谈了对中国教育的“五个深刻认识”,并基于这些认知与判断,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

5.2021年中国教育大事件

比如巩固发展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支撑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等等“跳出教育看教育”,对于我们把握教育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第二轮“双一流”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囊括了147所建设高校,331个建设学科(不含自定学科)。

6.2021小学教育热点事件

新一轮“双一流”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没有“双一流”高校AB类之分,但北大清华显然和其他学校不同,学科自定,显得很突出和第一轮相比,新入围7所高校,其中广东成为最大赢家,有3所高校新入围,位居各省市第一。

7.2020年教育热点事件解析

同时,有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被黄牌警告,“缓刑”一年,也就意味着部分学校面临被摘牌的风险考研高考化3月,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与历年国家线相比,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

8.2021教育热点事件及看法

一时之间,“教育学考研”、“新传考研”“考研分数线普涨”“300万考研人落榜”等一系列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录取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竞争的前置筛选已经从高考,逐渐变为考研。

9.2021年教育热点事件

与复试分数线普涨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考研高考化的趋势考研高考化,是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仅靠教育部门是无力解决的,最后还需要回到社会治理层面,比如改变唯学历的用人标准但加强招生考试的改革,遏制过度应试化,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却是我们当下亟需加强的。

10.教育2021三大事件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开通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集成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上线以来,各类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浏览量持续增加“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有效支撑”名校生扎堆小县城今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一次性引进了24名著名大学毕业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公示名单显示,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基本全部来自双一流高校和海外名校他们中有4名博士、19名硕士,唯一一名本科毕业生还是浙江大学毕业而他们应聘的岗位,主要是县级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的基层工作其实此前广东贫困县之一和平县也因为类似的原因火了一把,著名大学毕业生涌入小县城的案例越来越多。

名校大学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在就业上“议价”优势最明显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就业选择,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风向标,也是一个时代风向标的变化扎堆小县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去向狭窄,选择有限。

加之价值观变了,稳定安逸的生活成为一部分人重要的追求目标对于人才高消费与浪费的争议,如果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基层,把一个个街道,一个个区县的治理水平与办事效率大幅度提升,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新课标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凝练了学生学习各门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回答了各门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新课标明确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于2022年9月起正式开始实施劳动教育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通过劳动课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使其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政策要求并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中考强师计划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基础的基础、先导的先导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从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实施保障等多方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指出了明确方向和具体实施规划。

《强师计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到2035年,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计划提出,要实施优师计划,由教育部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本科层次师范生,毕业后全部到定向县任教取消普职分流系误读新修订版职业教育法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针对外界盛传的“取消初中后普职分流”,4月27日,教育部回应称,把“普职协调发展”解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是一个误读。

实行“普职协调发展”,绝对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要转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重点是要放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取消“义务教育后普职分流”的话题能上热搜,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它涉及教育制度的重大调整,直接影响成千上万孩子的学业选择,触碰了家长最敏感的神经对普职分流具体的误读有二,一是50%的初中生会被分流,不能上普高;二是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事实上,根据教育部去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大约65%的学生进入普高,35%进入中职。

中职学生上大学的通道一直是放开的,且中职定位已从就业转向就业升学兼顾可以预见,未来中职升学的路径会越来越畅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这两个类型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

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顶层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为了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新职业教育法中提出诸多“实招”:规定国家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等。

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了“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任务部分大学退出国外排行榜5月,有媒体以“国内多所大学退出国外大学排行榜”为题,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退出国外大学排行榜。

这一消息不断登上各种热搜,热榜,余热不断但没有一所大学给与公开确认,或否认各种大学排行榜并不能真实、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的总体情况,只是某些数据下的排名,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其实退出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追排名,“不依样画葫芦”,立足中国大地办好我们的一流大学,创建我们的一流模式,这一点更为重要。

退出排名的不止中国的大学,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八大藤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因数据造假质疑,宣布退出2023年U.S. News大学排名;《纽约时报》当地时间11月16日报道,耶鲁大学和哈佛法学院以“评级方式存在缺陷”为由,宣布将停止参与并脱离美国新闻U.S. News大学排名。

法治副校长2022年5月1日起,《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每所中小学校将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办法》规定,法治副校长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推荐或者委派,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聘任,在学校兼任副校长职务,协助开展有关工作的人员。

《办法》的适用范围是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专门学校《办法》进一步明确法治副校长还需协助开展的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实施或者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等职责知网侵权事件

2022年上半年,九旬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获赔70余万元;中科院因“续订费用近千万”宣布停用知网的舆情不断发酵……引发公众关注、争议不断的知网付费事件在12月26日暂告一段落,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知网被罚8760万元。

知网,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文献参考网站,落得“一方有难 八方点赞”的境地如今随着反垄断处罚落地,知网“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有望迎来公平、公开、有序竞争高考被喊题难6月7日下午,2022年全国高考数学科目考试落下帷幕。

继上午“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太难”冲上热搜之后,“全国高考Ⅰ卷数学难出天际”又占据了各大网络平台热榜前列其实,在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对中、高考改革命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因此,更灵活,开放得命题,这也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强调的是,高考命题难易度并不影响高招录取,更不影响教育公平

新高考2022年6月27日,第五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内蒙古、山西、陕西、青海、宁夏、河南、四川、云南等八省(区)正式公布实施方案至此,全国除新疆西藏外,29个省区市均已启动新高考改革,进入新高考时代以人为本,稳妥渐进。

相比第四批地区,第五批省市的改革方案与第四批保持一致,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高考改革通过8年时间破除了所有的明碉,基本进入稳定期上海高考延期2022年,因疫情影响,上海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这也是继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后,再次出现高考延期。

通盘考虑疫情与学情,统筹兼顾安全与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适时调整,非常有现实必要上海高考延期,对上海考生完全不影响,对全国也没有影响因为,高考录取一直是分省录取,即招生计划一开始是分省分配的中考高分通胀7月5日,北京2022年中考成绩公布,分数高到让人咋舌的地步,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中考各地普遍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替代中考,所谓两考合一,高分比比皆是,造成“中考高分通胀”现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中考降低难度,就能达到减负的目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区分度的中考,弊远远大于利试卷简单,判卷就严,使得学生们拼的是熟练度,而尖子生的智商,综合能力却运用不上,被迫为了几分格式分一直刷题不同的考试,其定位与目的、效果和作用都是不同的。

在仍然以分数为核心录取依据的情况下,以水平考试替代选拔性考试,加剧了分数的竞争,影响升学考试的效度与科学性,触及公平,这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水博士”事件7月初,华为公司的一则声明,让知名企业顾问、管理学学者、网红教授陈春花陷入“博士学位受质疑”的舆论风波。

风波延烧多日,最后以陈主动辞职落幕与此同时,一则邵阳学院“1800多万引进23名菲律宾水博士”的新闻冲上热搜并引发争议邵阳学院为了提升自己学校的博士率,内部选拔一批硕士学位的老师,前往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留学,从而获得博士学位,再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斥资返聘回学院。

事实上,国内类似水博士不止这一所高校,也不只是菲律宾的亚当森大学,还涉及马来西亚、韩国等高校滥发文凭原因显然是“性价比”一个是时间短,一个是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有“保过”的保障“水博士”“水文凭”的泛滥,提醒我们对海外学历的认证与评估,尤其是质量评估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以阻击滥发的“洋文凭”。

即在目前学历只做真实性认证的基础上,推出必要的质量认证,至少在某些关键行业,委托第三方进行质量认证否则,类似的“连续剧”还将持续上演小镇做题家7月,因为顶流明星考编事件,“小镇做题家”话题又被引爆网络这个词背后所涉及的教育公平、阶层流动、就业难等问题,值得深思。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的源头从何而来,说法比较多,但无论从哪里来,都包含了两个核心含义:第一,表面意思是指那些只顾闷头刷题,紧盯中、高考的孩子第二,背后则已经深入到阶层,意指这些孩子大多是小地方的人,或者是寒门子弟,缺乏见识和资源,全面发展有所欠缺,发展有限。

中、高考是我们这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对小镇做题家的“正名”背后,透着大家对公平的渴望与追求小镇做题家背后更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不应被嘲笑院士校长进入2022年以来,高校人事调整密集,一批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院士陆续走上大学校长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近20位“院士校长”走马上任,“院士校长”现象颇受媒体关注院士当校长,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无论对推动科技攻关,还是解决“卡脖子”难题,无论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还是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等,都有独特优势,可发挥自身所长。

同时,能找到一个具有优秀经营管理能力的院士当校长固然好,但没有必要把院士当成校长任职的“硬门槛”,毕竟校长这个职位的主要诉求是大学管理与服务谷爱凌现象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展现了自信向上、奋勇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不少网友直呼“这才是真正应该追的星”。

其中,运动员谷爱凌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称之为“谷爱凌现象”12月,谷爱凌在网上晒出本年度获得的多个成就,包括“在斯坦福第一学期获得所有的课程全部满分的成绩”,再引热议冬奥会两枚金牌,一枚银牌,还有“神一样”的斯坦福大学的加持…毫无疑问,谷爱凌的优秀是全方位的。

谈到谷爱凌的成功、优秀,谷爱凌的母亲谷燕也火了,谷爱凌的成功与被喜爱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在孩子的成长上,父母是多么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最后的成功,需要个人努力,但一个自律自觉、勤奋努力的孩子,是怎么成就的?首先是父母,是家教,是家风的熏陶。

逆向考研传统的考研一般都是向上考,即“双非”考“双一流”高校,但最近一年出现了向下考的“逆流”现象所谓逆向考研,是指 “双一流”名校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甚至其中不乏北大、浙大、复旦等顶级高校毕业生,报考“双非”高校研究生。

为什么?逆向考研一方面是由于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大部分人都把读研作为出路,很多人考研核心目的已经变成解决学历高低,无所谓学校“出身”我们不得不承认,考上研究生,已经成为一些学生的第一目标,学历贬值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考上是核心,而不是学校、专业好坏

标签:

2022教育大事件盘点,看看你关注过哪个(2021教育热点事件)由中誉职业美发学习栏目发布,感谢您对中誉职业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2022教育大事件盘点,看看你关注过哪个(2021教育热点事件)